印度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之旅。我寻求的是在这个有着浑厚气场的陌生国度获得心灵上的启迪。瑜伽帮助我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,用另一种思维看生活。
1988 年观看大卫? 里恩的《印度之行》后,再没有重新打开这部影片,电影的故事早已随着岁月淡出,惟有英国女人不由自主的迷失和觉悟,那句“印度使你面对自己”的台词挥之不去。
终于,2003 年初,我不可抑制地向往印度了。带着强烈的功利思想,带着满腹疏解不通的心结,我上路了。目的地:印度恒河上游的圣镇瑞诗凯诗(Rishikesh)――印度瑜伽之都。
瑞诗凯诗距新德里只有200公里,地处一个大峡谷里,是印度著名的朝圣镇。恒河从中穿流而过,将圣镇切为两半。由于该镇坐落在喜玛拉雅山脚下,所以所有到圣山朝圣的人们都从瑞诗凯诗启程。
一年四季,成百万的印度人携家来到这里,利用假期完成精神修行。所以仅5万人口的瑞诗凯诗镇上居住着上千的圣者,有近百座静修中心,并拥有世界瑜伽静修中心之都的称号。每年三月举行的国际瑜伽节是瑞诗凯诗最大的瑜伽盛事,来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师或瑜伽爱好者都来这里进修,接受培训。
瑞诗凯诗也名扬整个西方嬉皮世界,不是因为它的静修中心,而是因为披头士乐队整个60 年代在这里的精神寻觅。60 年代,披头士乐队追随他们的精神导师Maharishi Mahesh Yogi 来到这里,几年的时间里,Maharishi Mahesh Yogi 在瑞诗凯诗建立的静修中心成为他们的精神之所。今天,Maharishi Mahesh Yogi 的静修中心早不复存在,但后嬉皮主义者还是寻觅至此,追忆已逝的梦想年代。